启仁村位于宁乡、湘潭和望城三县(区)交界处,这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保存良好。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该村交通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百姓仍然要依靠种田、养猪、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人均收入不高。全县最贫困自然村的“帽子”曾压得村民们抬不起头来,但同时也激励着村支两委班子团结一心,共同带领群众奋力跨越贫穷的泥淖,阔步奔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心系百姓促发展 修通大路奔小康
——宁乡县道林镇启仁村村支两委工作纪实
打造团结务实的两委班子
现任启仁村支部书记、村长的刘正良衣着朴素,皮肤黝黑,言语也不是很多,与普通农民唯一不同之处是后者终日在庄稼地里忙活,而他则和其他村支两委成员全身心扑在为民众谋福利的工作岗位上。
1977年高中毕业的刘正良入伍参军,五年脚踏风浪头枕波涛的海军生涯磨练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勇于担当的强烈责任感,退役后两年的在外打拼经历增长了刘正良的社会阅历,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贫困的家乡与那日新月异的都市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也就是从那时起,他逐渐地坚定了带领家乡人民勤劳致富的决心。俗话说:“子不嫌母丑”,在刘正良心目中,家乡就像贫穷而又慈爱的母亲,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他作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决定。1984年,风华正茂的刘正良回到家乡,担任苏光村支部副书记,从这时候起,他就立下志愿,要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和聪明才智奉献给他所热爱的家乡,带领村民们在这片贫穷的土地上挥洒汗水去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富裕而又美好的明天。就这样,他一步一个脚印矢志不渝地执着奋斗了27个春秋!
现在的启仁村是在2005年2月由苏光村和双雄村合并而成的,土地面积近8.5平方公里,水田2750亩,旱土千余亩,山地数千亩。全村有27个村民小组,人口多达2860人。踌躇满志的刘正良不负众望,当选启仁村首任村支书,登上了更为广阔的工作舞台;面对百姓寄予的殷切期望,又让他深刻地意识到肩负的担子是何其的艰巨繁重。怎样尽快改变启仁村落后的经济面貌?如何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篇章”,使人民群众逐步富裕起来?这是他思考得最多的两个问题。
作为一名党龄近30年的老党员和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农村干部,刘正良对以往因村部管理松弛人心涣散而导致的工作拖沓和效率低下,以及群众意见大等不良现象极为不满。他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制度建设,打造一支团结务实廉洁自律的村支两委班子,使之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坚强战斗力,乃是今后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与重要保障。
村支两委经常向村组干部传达国家最新相关政策,组织政治学习,让大家牢固树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公仆意识和责任感,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发展新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充实后备力量,定期举行党建工作活动,党总支现有党员73人,村部的各项工作部署,党员在群众中均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同时明确党组织主要职责,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和任期目标,制定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干部日常管理制度以及办公室、综治、财务、妇女、计生等各项工作制度或细则,要求全体村干部严格遵照执行。
制度化管理机制的建立与政治思想工作常抓不懈,使启仁村村干部为百姓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口碑就是对这一可喜变化的最好评价。该村养猪大户钟思政告诉记者,他不时到村部办理相关证明或审批手续,村干部热情礼貌的接待和快捷的办事效率让他非常满意。为建立本村养猪业产、供、销一条龙管理体系,使之跃上良性发展的新台阶,村委委员彭湘术不辞劳苦发起成立养猪合作社得到养猪专业户们的积极响应。
村支两委关注民生,克服国家转移支付缺口大的困难,逐步改善村干部工资待遇。在严重负债的情况下,仍想方设法为老年协会、退休人员提供资金援助,并坚持每年筹集一万余元帮扶特困村民。7年来结合上级政策,为11个五保户和困难户进行危房改造。一位年老多病的特困村民向记者谈起此事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他们(指村支两委)经济那么紧张,还一直关心帮助我们,真正的好党员啊!”
值得一提的是,老年协会为这种团结务实一心为民的精神所感召,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在老年、计生、低保优抚、调解民事纠纷、筹资修路、拆迁安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会长刘礼明同志还利用在以前工作中积累的劳动信息资源,帮助不少村民进城务工。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