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声投诉网 中国民声新闻网 投诉邮箱:zgmsts@126.com
中国民声投诉网>正文内容
殷殷关怀润清华 切切嘱托催奋进
作者:徐京跃、… 文章来源:新华社 点击数:2534 更新时间:2011-04-26 09:56:27

 



  从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到努力取得更多重大科研成果,党中央对清华大学教学科研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希望



  党中央高度重视清华大学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断注入强大动力。



  已近百岁的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张光斗忘不了,毛泽东同志听他汇报北京密云水库设计和施工情况时的情景:1959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同志来到水库工地,一边看沙盘,一边听介绍,还提了许多问题。当听说密云水库全部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时,毛泽东同志高兴地说:“你们的工作搞得不错!清华大学水利系师生负责密云水库设计,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能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向工农学习,真正提高了教育质量,提高了教师水平,方向正确,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好经验。”



  老一辈的清华人忘不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岁月,党和国家领导人一次次来到清华大学考察指导。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就曾8次来到清华园,看望广大师生,视察教学科研,对学校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周恩来同志还亲自审阅土木系关于粘土水泥研制的报告,亲自在中南海西花厅前的院子里试驾清华研制的微型汽车,亲临政协礼堂观看清华学生自编自演的京剧,与许多清华师生结下了深厚友谊。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我国教育、科技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果断决策恢复中断多年的高考制度。清华大学立即制订招生计划,认真做好招生录取等各项工作。如今,1978年2月入学的“文革”后第一批清华大学学生,许多已成为各条战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



  “要逐步培养研究生……要加强外语教学,要搞电化教学”;



  “各大学应该逐步建立研究中心,特别是清华、交大这样的学校应该很好地利用”;



  “重点大学既是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应纳入国家规划”;



  “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大学水平,一方面派人出去学习,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看看我们自己的大学究竟办得如何”……



  ——邓小平同志有关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曾给当年的清华人和全国教育工作者带来多少启迪和震动!



  江泽民同志对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一直十分关注,多次与清华师生座谈、交流,对学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清华大学要注重形成优秀的办学传统,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发展优势学科,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作出贡献;要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依托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努力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特别要抓好科技的源头创新,并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989年8月25日下午,江泽民同志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他走进学校机械厂的实习车间,看望参加实践教学的老师、学生和工人师傅,不顾大家满手的油污,亲切地与每个人握手,关切地询问大家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对清华大学进一步搞好教学科研提出希望和要求。



  胡锦涛同志非常关心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多次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到学校实地考察,就学校人才培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作出重要指示,希望清华大学总结办学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培养更多治学、兴业和治国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2006年3月27日下午,中南海怀仁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进行集体学习。作为主讲人之一,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范维澄院士就安全生产制度建设这一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时隔5年,范维澄仍清晰记住当时的情景:胡锦涛总书记走进会议室时热情地和他握手,询问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什么时间成立的?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的内涵有何不同?听了范维澄的回答,总书记频频点头,对清华大学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教学科研的做法表示赞许。



  百年校庆前夕来到清华大学考察时,胡锦涛总书记亲切会见了杨振宁等知名教授,关切地询问大家的工作和身体情况,还就吸引海外人才、推动计算机领域科研、开展绿色教育等问题同大家探讨交流。总书记对教授们说,你们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长期以来献身科学事业、攀登科学高峰,取得了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的重大成就,为祖国赢得了无尚荣光。他希望各位知名教授多多提携优秀年轻人才,为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书记还专门前往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结构生物学中心和旧水利馆,听介绍、看演示,同正在进行科研和教学实验的科研人员、水利系学生亲切交谈,深入了解学校教学科研进展情况,勉励科研人员把自主创新与借鉴国外结合起来,奋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希望水利系学生珍惜宝贵光阴,掌握过硬本领,毕业以后成为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力军。



  党中央的关怀和期望,如春风化雨滋润水木清华。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进,推动教学科研实现跨越式发展——



  优化学科结构,培育新兴学科,促进学科交叉,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目前,学校共设17个学院56个系,覆盖理、工、文、史、哲、法、经、管、教、医、艺等11个学科门类,一大批学科保持国内领先,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全校教师中有两院院士6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3人、“千人计划”人才38人、“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近300人,45岁以下年轻教师超过60%,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



  这是教书育人的丰硕成果——建校100年来,清华大学累计培养17万名毕业生,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历届选出的1900多位两院院士中,清华校友超过五分之一;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清华校友达14人。近年来学校启动的“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已成为教育部、中组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重要平台。



  这是科技创新的骄人业绩——截至2010年度,清华大学已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19项,居全国高校首位;取得国际专利授权、发表高水平论文等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高温气冷堆、大型装备缺陷辐射检测系统、“清华简”研究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走在清华校园,走进自习室、实验室、图书馆、报告厅,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学习和研究气氛。经过百年的薪火相传,清华人正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驰骋在教学科研的广阔天地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中国民声投诉网简况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工作人员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