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抵御抗菌素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这是今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口号。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肖永红教授推算,我国每年生产抗生素约21万吨,3吨左右出口,其余人畜各消耗一半,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人均年消耗量在138克左右,这一数字是美国的10倍,同样位居世界第一。而真正正确使用抗生素的不到20%,其余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
阅读提要
■输完阿奇霉素点滴十几分钟后,快要睡着的小宝突然呼吸急促,脖子处有些痉挛,在床上翻滚,号啕大哭,接着,嘴唇和脸变得发紫。
■连夜赶往北京,熬夜排队两天后,好不容易看上了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确诊为,小宝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瘫、继发性癫痫和皮质盲。
■当时小宝的体重不足7.5公斤,每次最高使用剂量应该是不超过0.075g,但实际上医生一次用了0.75g,是正常情况的10倍!
■找出原因,孩子也不能回到从前了,只是能让我们夫妇俩在内心上好受一些,不然我们两口子后半生都得活在后悔与自责中。
15斤重的男婴小宝,一次用了150斤重成人剂量的阿奇霉素(抗生素的一种),剂量整整达10倍!
此后,父母赵继勇和妻子带着小宝辗转包头、北京多家医院,最终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脑瘫。
如今小宝已经19个月大,会爬,会坐,但不会像同龄小朋友一样说话、走路,只有在着急的时才会叫一声妈。
半年前至今,小宝每天被带到包头市儿童脑瘫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现在付出多一点,希望以后的症状能轻一点。”赵继勇和妻子一直生活在悔恨与自责中,负罪感早已让他们精疲力竭。
腹沟斜疝手术后发烧
赵继勇每次找有关部门反映儿子的遭遇,尽管内心会隐隐作痛,但他不得不复述。
儿子小宝10个月大时,患上了腹沟斜疝。去年7月17日,赵继勇和妻子带儿子到包头市中心医院看医生。“医生轻轻将肿物往腹腔推,肿物就返回到肚子里。但一哭闹,疝气就又出现了。”当晚9点,医院安排急诊手术。
手术很成功,术后约一小时,仍在输液的小宝醒来。妈妈逗他,还能咯咯笑,全家人松了口气,感谢医生,孩子没事了。
第二天早晨,护士量体温,发现有点烧,38℃多。“我就去找管床的张大夫,问他发烧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要用点退烧药。大夫说,做完手术不发烧才不正常呢。”赵继勇还问,能不能用点中药,大夫也说不用。
快到中午时,护士来给小宝输液。具体输的什么药,他妈没有细问,护士也没给他妈妈说。
7月19日晚上,小宝体温37℃左右,当时以为是不发烧了。到了20日早晨,体温已降到了36.5℃,当时我和他妈也就说了说,没太在意。
上午11点左右,护士又来给小宝输液,扎完针,护士便走了。十几分钟后,意外发生了,快要睡着的小宝突然呼吸急促,脖子处有些痉挛,在床上翻滚,号啕大哭,接着,嘴唇和脸变得发紫。
等他妈妈抱起来哄他时,儿子眼睛不时的往上翻,他妈当时吓坏了,赶紧叫护士,等大夫赶到,儿子已经开始抽搐。随后进入ICU抢救……
赵继勇接到妻子电话马上赶到医院,医生们正在抢救。“妻子告诉我是输液的时候出的事。我问护士输的什么药。护士说阿奇霉素。我从垃圾筐里面找到了输液的瓶子。瓶子上写着儿子的名字、阿奇霉素以及用量。直到这时,医院都没有告知我们抗生素使用同意书的事。”赵继勇说。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