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声投诉网 中国民声新闻网 投诉邮箱:zgmsts@126.com
中国民声投诉网>正文内容
领导干部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
作者:周成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586 更新时间:2011-04-12 02:21:09

     领导干部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

      在媒体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提高领导干部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果"。
近年我国学术界对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研究给予了极大关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认真探讨,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避之不及 敷衍应付 封闭信息。

     避之不及、敷衍应付、封闭信息

一些领导干部对新闻媒体还抱着“避之不及、敷衍应付、封闭信息”的态度

    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对新闻媒体还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意和新闻媒体打交道,对新闻媒体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对新闻媒体采取敷衍应付的办法,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提供第一手的真实情况。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害怕新闻媒体,把新闻媒体视为“洪水猛兽”,对新闻媒体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实事求是报道的愿望不予理睬,千方百计地封闭信息,寄希望于自然平息事件,“内部消化”,慢慢处理,其结果只能是越捂越坏、越盖越糟。

    也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重“做”轻“说”,忽视媒体作用。2、不懂新闻价值,利用媒体不足。3、怕媒体、躲媒体。一旦出了“负面情况”,某些领导干部怕说错话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不敢正面接触记者,回避记者的采访,出现了所谓的“防火防盗防记者”。4、堵、盖、封,施压制止媒体报道。5、应对技巧欠缺。有的领导干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头、过激的话,而被记者原封不动地放到报道里,导致出丑。6、新闻礼仪欠缺。面对媒体人员拍摄时,有的领导干部缺少配合意识,使其在身体语言上暴露出不佳的公众形象。

    有学者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在当地出现“突发性”事件后,本来可以通过媒体准确地、有影响力地传达政府的意思,说服公众、动员公众与政府合作,共同解决危机,但他们却总是千方百计“捂着”、“掖着”、“盖着”,害怕新闻媒体报道,不向新闻媒体通报有关情况,致使一些谣言在群众中肆意传播,在网络中“满天飞舞”,群众、网民得不到真实信息,致使流言谣言错误地引导群众、网民的情绪,“突发性”事件逐步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极其不好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社会财产损失。

    还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媒体了解不多,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各种偏见和误解,不愿面对媒体,甚至讨厌舆论监督。具体表现在:1、使用令媒体和公众反感的语言。有的领导干部在与媒体沟通时往往使用“这个不报那个不报”、“明令禁止”、“无可奉告”之类的语言,不是把媒体看成一个合法存在的社会工具,而是在能够利用的时候利用,不需要利用的时候就“积极预防”,一旦出现了“负面情况”,便“主动公关”,甚至直接找到上级新闻主管部门,要求制止报道。2、出了问题企图掩盖事实真相。正面报道多多益善,负面报道严厉封杀。甚至有一些地方三令五申,没有上级宣传部门安排的采访一律不予接待。如发现有记者在其辖区内“活动”,要严密监视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出了问题不是积极应对,而是力图把盖子捂住,不让事情曝光于公众眼前。3、与媒体对抗。以老大自居,老虎屁股摸不得,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和来采访负面影响的记者千方百计阻挠推诿,粗暴干涉记者采访,甚至发生殴打记者的恶性事件。

    缺乏媒介素养教育

     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媒体是行政机构的延伸,政府用行政命令就可以指挥媒体,不存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问题。所以,在以往干部培训中,没有专门教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的课程,尤其是没有一门学科可提供这方面的培训,公共管理学没有涉及媒体的内容,新闻学是教如何当编辑记者的。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应对媒体时表现出本领危机的重要原因。

    有学者认为,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主要原因:1、缺乏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的领导干部中能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数量很少,大量的基层干部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进过高等院校,更没有机会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了。因此,出现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2、认识上有误区。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平时读不读报纸、听不听广播、看不看电视,对工作没有多大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虽然有时也偶然听听广播和看看电视,但感兴趣的常常又不在新闻。有些领导干部对于“第四媒体”因特网还没有接触过,因此也就不知道其好处和作用了。3、有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平时工作很忙,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难得有时间关注媒体。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把时间花在迎来送往上,忙于应酬,也就没有多少时间去琢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事了。

    把媒体当“仇人”

    有学者认为,有些领导干部对媒体和新闻舆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把媒体当作“仇人”。

    有学者认为,有些领导干部对媒体和新闻舆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他们或不加区分,把所有媒体都当作党报党刊来看待,要求一律“正面报道为主”;或把媒体当作“敌人”,防火防盗防记者。在对“正面报道为主”的理解上,把“正面为主”等同于不允许有批评监督报道,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认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只能正面宣传,总担心舆论监督会影响正面宣传效果,影响唱好主旋律。

    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消极地面对媒体,是因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1、他们感到,应对媒体是上级领导的事,是职能部门的事,他们不必也不便参与。2、坚持“多干少说”的传统,认为只要完成好任务就行,因此一再放弃“出镜”的机会。3、认为要做到不泄密、不出事,还是少说为佳,因此面对记者时总是三缄其口。


   与媒体打交道七大原则

    也有学者认为,面对媒体领导干部应掌握五种原则性方法。其一,抓住第一时间主动沟通。只有抓住第一时间主动沟通,才能抢占有限的宣传阵地,使负面的消息、不良的消息减少。同时还要注意口径的一致性。其二,尊重记者,热情大方,以诚相待。因为记者也是人,如果受了冷遇,或是受到不公正、不礼貌、粗暴的对待,那么记者就可能把这种怨气带到所写的稿子中去,就会激化矛盾。其三,牢记立场和角色,不信口开河。作为领导干部,位置决定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以个人好恶、个人观点来左右工作。任何时候,在面对媒体的时候都必须客观公正、事实清楚,同时要有保密意识,要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注意保守工作中的秘密。其四,恰当运用外交辞令。对于敏感问题或是要求提供一些具体数据,而一时又无法或不能提供的,一定要表现出一种谦和真诚的态度,从而得到记者的理解。其五,熟悉内情,掌握大局。在接待记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功课,该掌握的情况,一定要烂熟于心。要用语准确,恰如其分,让记者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负责任的领导。


  改进方式方法 运用新兴媒体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要改进方式方法、培育媒体素养、运用新兴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培育媒体素养。媒体素养主要是指对大众传媒的认识以及与大众传媒进行交流、运用大众传媒的素养。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培育媒体素养,应在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上下功夫。善待媒体,就是正确认识媒体的地位、性质和功能,积极支持媒体全面履行职责,尊重媒体的创造性劳动,为媒体正常的采访报道创造有利条件,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关系;善用媒体,就是善于运用媒体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通过媒体增强公共政策讨论、制定、执行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促进工作效率和效能的提高;善管媒体,就是善于协助主管部门对媒体进行依法监管、科学监管、有效监管,规范媒体行为,促使媒体坚持正确导向。

    改进方式方法。领导干部在同媒体打交道时,需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如客观真实、平等坦诚,积极主动、注重交流,讲究分寸、把握好“度”等。具体而言,首先是勇于面对媒体。努力做到在媒体面前不失语、不乱语,对于可以透露的信息主动地说、智慧地说,不说假话、不扯废话。其次是善于接受采访。在接受采访前应精心准备,明确接受采访的目的,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在接受采访时应保持平等、谦逊、自信的心态,树立充满活力、大方得体的形象。同时,注意掌握一些回答问题的基本技巧,如可以从记者的提问巧妙自然地过渡到自己想突出的内容,并进行深入生动的介绍和分析;对于一些不便回答的问题,可以采取委婉的方式进行回避。再次是重视新闻发布。在把握舆情动态、正确研判形势的基础上,及时发布公众最关注的权威、准确的信息,让谣言流言没有市场。同时,注意搞好新闻议程设置,把握新闻发布的主动权。

    高度重视运用新兴媒体。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影响日益扩大。特别是3G手机的应用,实现了从固网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跨越,使人人、时时、处处上网成为可能。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已超过4亿,网站达到386万个,手机用户超过7亿。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问题的催化剂,处理不好就可能使局部问题变成全局问题、使一般问题变为政治问题。因此,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新兴媒体蕴含的巨大能量,带头学习掌握有关新兴媒体的知识,努力提高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切实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努力打造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传媒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信息公开、参与舆论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了解资讯、化解矛盾、推动工作的重要平台。

    提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重要方面。突发事件包括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应对突发事件,正确引导舆论是关键。一旦引导不当,就可能造成舆论危机,进而引发社会危机。提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是领导干部的一种责任。对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可以分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在事件产生初期,应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善于把握先机,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抢占信息制高点,让谣言没有传播空间;在事件中期,应向媒体详细介绍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实际效果,努力赢得公众的支持、信任,为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舆论条件;在事件后期,应利用媒体放大正面舆论,尽量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频现,面对汹涌而来的突发事件,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是在“沉默”中错失良机,以致引发更大的社会冲突?还是及时抢占舆论先机,占领舆论制高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一书对此问题给出了明确的解答。该书作者任贤良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本书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政干部,从实际操作切入,通过分析典型案例,阐述了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了一些必备的新闻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作者任贤良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中共西安市委副书记等职。长期从事新闻管理工作和党政工作,对如何面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有着切身体会。为了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近年来,作者还密切跟踪和研究国内外特别事件中的新闻舆论效应,深入分析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总结形成了本书。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三章,分别介绍了新闻理论基本知识、新兴媒体的特点以及新闻采编的基本常识;第二部分也包括三章,分别阐述了有效引导舆论和媒体的基本经验、正确面对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方法等。重点阐述了新闻采访团的接待方法、新闻发布工作的注意事项、引导都市类报刊加入主旋律大合唱的技巧、负面事件产生正面效果的宣传策略以及面对采访应注意的细节问题等。

  另外,本书采用了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引用了大量的典型案例,既有舆论引导艺术高超的正面案例,比如,毛泽东巧施空城计、重庆市直面公众处理出租车罢运事件以及雷锋事件的发现和推介等,又有因缺乏舆论引导艺术而导致的负面事件,比如,湖北石首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广元柑橘事件以及云南“躲猫猫”事件等。这些案例不仅增加了论证的针对性和措施的可行性,同时也使得本书读来趣味横生,适合各级党政干部、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各类社会组织负责人以及相关院校教学人员参考之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中国民声投诉网简况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工作人员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