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声投诉网 中国民声新闻网 投诉邮箱:zgmsts@126.com
中国民声投诉网>正文内容
男子为救妻刻章骗17万 称不要用违法方式救亲人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检察日报 点击数:1178 更新时间:2012-08-06 09:52:56

 

 

 

  每次去医院做透析,廖丹都骑着三轮车接送妻子。一审开庭后,他常会坐在车里发呆,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怎样一个结果。

 

  私刻北京医院财务章,骗取17.2万元用于患有尿毒症的妻子做透析。因涉嫌诈骗罪,41岁的北京人廖丹于今年6月被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

 

  7月11日,东城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未当庭宣判。

 

  考虑到廖丹家庭的实际情况,法院对他采取了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目前,他一边继续照顾病重的妻子,一边等待着法院判决。

 

  廖丹事件经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很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广东某企业家委托某媒体记者为廖丹偿还了17.2万元的欠款;社会各界为廖丹一家捐款50余万元。

 

  廖丹告诉记者,他已授权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代为保管并执行这些善款,确保各项捐款信息、治疗凭据公开透明。

 

  8月1日,廖丹带着妻子杜金领转到北京市友谊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参与善款募集的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支付给医院首笔治疗费1万元。

 

  廖丹,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少年时代住在南锣鼓巷边上的菊儿胡同,如今那里是北京最繁华的步行街之一。上世纪末,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二环路里的京腔京韵变成了掺杂着各种方言的普通话,廖丹一家也在那个时候从城里搬到了五环外的郎辛庄。

 

  1997年,廖丹经同学介绍认识了妻子杜金领。“当时我们内燃机总厂改制,我跟着就下岗了。”廖丹成了一名下岗工人,杜金领在一家电子厂当技工。俩人也没谈过什么恋爱,日子就这么过起来了,婚后一年有了儿子。

 

  2003年,杜金领的单位倒闭,她就到朋友开的美容院里去打工。“那时候虽然钱挣得不多,但我们过得很开心。白天我带孩子,晚上她回来,一家三口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说到这些,廖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007年,杜金领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晕倒在单位。经医院检查,她患上了尿毒症。“医生告诉我们,得了这种病只有透析和换肾两种治疗方法,透析是最便宜的。”对于这个靠吃低保过日子的家庭,换肾显然不可能,他们选择了“最便宜的”透析。

 

  杜金领透析半年后,身边能借钱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为了继续维持妻子的生命,廖丹铤而走险私刻了医院的财务章,以蒙混过关、免去无力支付的透析费。

 

  2012年2月21日,廖丹像往常一样带妻子去医院做透析,一进医院警察就冲他走来。“我也知道,这事迟早得露馅。”廖丹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当日,廖丹被警方查获。

 

  对话廖丹

  从没想过放弃治疗

 

  本报记者:爱人得了尿毒症,对你的家庭意味着什么?

  廖丹:原本我们一家的生活还可以,虽然没什么钱,但还能活着。她被查出这个病后,在北京医院住了3个月,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

 

  本报记者:当时想过放弃治疗吗?

  廖丹:没有,没病之前一直是她挣钱养活我和孩子。现在她病了,我不能不管她!

 

  本报记者:为什么不给她办医保?

  廖丹:她老家在河北农村,要办北京医保必须先解决北京户口。按规定,结婚满10年、女方年龄满45岁才能办北京户口。我们结婚13年,但她不到45岁,还差几年。

 

  对妻子说钱是借的

 

  本报记者:刻章缴费的事儿,你爱人知道吗?

  廖丹:之前我一直没告诉她。她每次问我,我都说这钱是我借的。

 

  本报记者:她就没怀疑过?

  廖丹:一开始,她也觉得有问题,每次都问我怎么来的钱,我都说是借的。再问我就和她急,什么话都不说了。和她说了也没用,她什么忙都帮不上。她要是知道这事还得着急,再犯病,花钱更多。

 

  本报记者:知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犯法?

  廖丹:能不知道吗?第一次盖假章的时候我也害怕被发现,过了几天看医院没找,我也就放心了。(久而久之,廖丹的胆子也越来越大,4年时间里医院换了4次财务章,他也刻了4枚。)

 

  感觉最对不起孩子

 

  本报记者:听说你有个儿子?

  廖丹:嗯,过完暑假孩子就上初中了。这些年,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这么大了我们只带他去过一次游乐园,还是邻居给的票。

 

  本报记者:孩子现在怎么样?

  廖丹:8月初学校组织新生军训10天,老师建议,为了孩子能早点融入集体,最好参加。

 

  本报记者:这几天你都见不到孩子了?

  廖丹:我只希望再开庭能在8月17号以后,孩子军训结束了,至少我出庭那天孩子能送送我。(廖丹哽咽着说不下去了。他仰起头使劲闭着眼睛,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判都接受

 

  本报记者:法院的判决还没下来,你有心理准备吗?

  廖丹:我知道我这么做违法,不管怎么判,我都接受。要是判实刑,我就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出来。要是判缓刑,我感谢政府,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我一定坚持到最后,把她的病治好。

 

  本报记者:对于你这种行为,你自己怎么看?

  廖丹:希望其他人不要再像我这样,不要用违法的方式拯救自己的亲人。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中国民声投诉网简况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工作人员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