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忠又给孩子们送肉来
三个聋哑女孩给李鸿忠刺绣工艺品
10年来,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隔三差五就会用神秘人免费送来的肉给孩子们加菜。这个神秘人是谁?为什么要免费送肉给学校呢?
“他又送猪肉来了,放在校门外就走了,他让孩子拿进来给我。”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陈晚香告诉记者,“十年了。”他是谁?为什么要免费送猪肉给学校?为解开真相,记者采访了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
今年3月8日上午,在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这群特殊的孩子终于目睹这位神秘送肉人的“庐山真面目”。他们蹦蹦跳跳地簇拥着一位身材壮硕的中年男子走向饭堂,一路上有说有笑。据了解,该中年男子叫李鸿忠,是凌云县一名普通的屠夫。
神秘的猪肉
“他又送猪肉来了,放在校门外就走了。”一个聋哑学生提着五斤多的肉拿到副校长陈手上。
陈晚香惊喜中带着惊讶,她已记不清这是几次了,她很想知道这位好心人到底是谁。
2002年一天,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刚搬到县城东风社区龙渊小区不久,就有三个孩子提着一袋肉高兴地来到陈晚香办公室。学生用手比划说,是一位胖胖的叔叔拿来的,让她给孩子们加菜。
因为特殊教育学校所在的街道,有三四个屠夫,而且体型都差不多,她当时认为,这只是哪位一时好心之举,所以就不大在意。可是,接连十多天,孩子们都会隔三差五的拿一袋肉给陈晚香,让她给孩子们改善伙食。陈晚香意识到,有好心人在默默地关心这些可怜的孩子们。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中午,陈晚香躲在学校门口的值班室里,终于发现这位“神秘送肉人”又拎着袋子来到了校门口,正准备转交给孩子们,陈晚香便冲出值班室,将他“逮个正着”。
陈晚香惊讶地发现,他竟是住在对门的李鸿忠。此前,陈晚香问过他好几次,但他都矢口不承认。
他为何长期免费送肉
2002年的一天凌晨四点多,李鸿忠很早就起来,正准备前往屠宰场杀猪取肉。“平时这个时候都是很寂静的,怎么最近经常听到孩子的哭闹声,听那声音,还不止一个孩子在哭。”细心的李鸿忠,发现了一个新变化:最近,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从其他地方搬迁到县城东风社区龙渊小区,正好在他家斜对门。
一天下午,天色还早着,别的屠夫还在吆喝着过往的客人,但李鸿忠的猪肉早就被“瓜分完毕”。他正收拾“家伙”,清理台面,准备回家陪老婆和孩子们。对面孩子的哭闹声有传进他的耳朵。他抬头望去,惊呆了,他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
3个小孩趴在铁门上嗷嗷大哭,李鸿忠从来没有听过孩子这般撕心裂肺的哭声,“看着我的心都碎了,我哄了他们半天他们还是哭个不停。”李鸿忠说,“估计是孩子们想妈妈想家了。”
他跑到商店给每个孩子买了一根冰淇淋和一些糖果,他们竟然停止了哭泣,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还冲着我笑”。
从那以后,李鸿忠就开始关注这些孩子和这所学校,他每次卖完肉回家都拐过去看看这些特殊的孩子,他经常买些小零食给这些孩子,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熟悉起来。李鸿忠很快得知,学校刚搬来那会只有3名老师,这些孩子来自特殊的家庭,很多或是聋哑、或是残疾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因此,老师们吃住都得和孩子们在一起。他说:“老师们很辛苦,孩子们很可怜,有时我凌晨4时起床干活,还听到孩子的哭声。”
一天,李鸿忠正正巧遇见有几个小孩端着饭盒在该校门口吃饭。他上前仔细看了他们的饭菜,“白菜、萝卜……就是没有一块肉”。过后,他通过与老师接触,了解到孩子们大多来自山区,家庭条件都较差,一周只有星期一、三、五才能吃上肉。
这不由让他想起了自己不幸的童年。李鸿忠回忆道:“我从小家穷,11岁那年正是上学的年纪,我却不得不辍学去卖猪肉以改善家里的生活,我完全能体会到这些孩子们苦滋味。”
深受触动的他,虽然自己每天天亮就去卖肉,起早贪黑,家里并不富裕。但从2002年那天开始,他就差三岔五提着猪肉、牛肉等来到校门后,让学生交给老师,随后就悄悄地离开。
那段时间,他一有空就忍不住到学校里走走看看,残疾孩子的痛苦和老师劳碌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他眼前。李鸿忠决心隔三差五给学校送肉过去,这样孩子就天天有肉吃了。
10年拍不到他送肉的照片
逢年过节,家里杀鸡宰鸭,李鸿忠都会交待家人为特校的老师和孩子留一份。该校的学生逐年增加,如今已有85名学生。李鸿忠给自己定的规矩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吃上,不能落下一个孩子。去年端午节,他到乡下收购生猪,晚上赶不回来,还专门打电话回家交待母亲,当天要多做100个粽子,送到学校给老师和学生。
3月8日凌晨4时,46岁的李鸿忠像往常一样开着三轮车赶到屠宰场,把两头已经宰好的猪装好拉到菜市场交给妻子后,又赶回去杀一头牛。这一天,他要提前把手头的活干完,因为几天前他已经和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孩子们约好,要和他们一起庆祝“三八”妇女节。
当天上午11时,离学校放学还有一个小时,李鸿忠提着5公斤猪肉、10只已经杀好的鸡,悄悄走进学校。刚走进校门口,他就被正在操场上活动课的孩子们发现了。所有人一窝蜂似的跑过来,团团把他围住。该校副校长陈晚香说,李鸿忠隔三差五就送东西过来,早已经和这些孩子打成了一片。
陈晚香告诉记者,虽然近年来国家实行了“两免一补”的政策,每个学生每个月都能拿到100元的补助,伙食情况明显好转,但李鸿忠还是一如既往地关照孩子们。学校原本想拍一张李鸿忠给孩子们送肉的图片,但10年来都没有拍成,因为“他总是把东西一放,转身就走了”。
“他像孩子们的父亲一般”
从校门口走到食堂的一路上,记者看到很多孩子,都会竖起两只大拇指,微笑地向李鸿忠打招呼。李鸿忠微笑着做出同样的手势回应。
李鸿忠希望,这些孩子们可以和正常孩子说说话交朋友。
他说:“竖起一个大拇指是‘你好’的意思,两个大拇指就加强了语气。”说完,他抱起一个聋哑小孩,向他做出刷牙的手势,“你学会刷牙了吗?要加油”,说完两人相视笑起来。10年来,李鸿忠通过与这些孩子们接触,学会不少手语,他们之间交流基本没什么问题。他对每个孩子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哪个孩子刚到学校不会做什么,经过学习后学到了什么,他都能一一道来,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每一点进步,他都会欣喜不已。
“2002年学校只有13个孩子,2003年22个……2011年66个,今年增加到85个。”李鸿忠掰着手指,把10年来的学生人数回忆了一遍,他转过脸,笑呵呵地问一旁的陈晚香:“我没记错吧?”
陈晚香翻开随身拿着的笔记本:“敢情你是这个学校的老师一样,比我记得还准,这些数字没有‘短斤少两’。”
陈晚香在特校当老师已经10多年,2010年至2011年担任代理校长,今年担任副校长。李鸿忠对学校的帮助,一直让她感怀于心。特校刚搬来时,曾有附近的一些小青年爬墙到校园里面捉弄学生们。李鸿忠听说后非常生气,他挨家挨户劝说,告诫他们要尊重这些孩子。后来,再也没有人到学校闹事。陈晚香说:“他像孩子们的父亲一般,让大家都很信赖他。”
李鸿忠有两个儿子,他一有空就带着儿子到特校跟孩子们打球、玩游戏。现在,他的两个儿子也已经和这些孩子们打成了一片。特别是大儿子黄如谨(跟奶奶姓)因为篮球打得好,还成了这些特殊孩子的业余篮球教练。
李鸿忠说,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想要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觉得,自己也像其他孩子一样,他们也可以和所有的正常孩子交朋友。
让李鸿忠欣慰的是,孩子们学会了感恩。有些毕业出去的学生,还经常回来探望他。找到工作了、结婚了、生小孩了……都打电话给他报喜。去年6月19日,父亲节,三个聋哑女孩送给他一幅“福”字刺绣工艺品。为了赶在那年的父亲节前完工,三个女孩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如今,李鸿忠把它挂在了客厅最醒目的位置。
文章来源:广西工人报读者周末 作者:胡雄波 杨通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