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声投诉网 中国民声新闻网 投诉邮箱:zgmsts@126.com
中国民声投诉网>正文内容
纪玉:“问题胶囊”折射药企发展歧途
作者:纪 玉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数:2031 更新时间:2012-04-24 23:52:03

 

 

 

  最近,郑州郑上路的一段排污明渠内,一夜之间出现大量空心胶囊,300余米的渠沟被各色胶囊堆积成了“彩虹河”。网友调侃,此次空心胶囊“集体跳水”属“畏罪自杀”――由于媒体连续曝光“问题胶囊”,这批胶囊自认有罪,遂跳河自尽。

 

  这是充满讽刺意味的笑谈。空心胶囊“集体跳水”,当然不是“自杀”,更可能是违法企业“毁尸灭迹”;需要谢罪的,也绝不是胶囊本身,而是生产、采购、销售“问题胶囊”的相关企业。

 

  与曾经默默无闻的“问题胶囊”生产企业相比,一些涉事制药企业的名气显然更大。“问题胶囊”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与这些企业为了压缩成本不惜放松质量监控,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在控制问题药品、追查“问题胶囊”流向、查封生产线之后,到了追究法律责任这一步,这些药企是绝对不能撇清的。

 

  药企为何拼命压缩成本?果真如部分人所说,是因为药价持续下降?或许对少数低价药品来说,每粒胶囊几厘的差价确实是生死线,但业内人士也指出,大多数药品中胶囊的成本可以忽略。更何况,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立。“问题胶囊”折射出的,是一些药企近乎畸形的发展方式,不惜质量压缩成本,却在科技创新上少有建树,做起广告来倒是舍得投入巨资。

 

  以号称做“良心药”的修正药业为例。这家企业在明星代言和电视广告投放上下了重金,仅今年3月份,在中央和省级卫视广告投放金额就达3.46亿元。“问题胶囊”事件持续发酵,其广告仍在各家电视台“疲劳轰炸”。由于代言医药广告收益较高,演艺行业内已出现代言药品的“专业户”。

 

  在广告上投入大手笔的同时,药企在质量监控上的投入却相当吝啬。“问题胶囊”的问题,在于其重金属铬含量超标,2010版《中国药典》也将铬含量正式列入了“空心明胶”的检测指标之中。而包括修正药业、通化金马在内的国内多数药企,却没有检测铬含量的设备和能力,所谓“抽检后送第三方机构检测”的效果,也很值得怀疑。国家药监局公布修正药业生产的两种胶囊药品重金属铬超标后,修正药业甚至表示,他们还不知道是哪个供应商供给的胶囊原料铬超标,需要排查。可见生产管理之混乱。

 

  不是通过提升产品质量,而是通过大量投放广告来占领市场,这种低端的发展方式只会令企业走入为了压缩成本不惜牺牲质量的歧途。要引导企业走上严控质量、不断创新的“正道”,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无非加强监管,增加“劣币”的违法成本,对违法企业和人员严惩不贷。药企的健康发展,不仅是一个行业的事,更关系公众的生命安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中国民声投诉网简况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工作人员 | 投诉举报